教育改革专家逐渐销声匿迹的原因

标签: 1  
2025-04-01 16:27 阅读(?)评论(0)

教育改革专家逐渐销声匿迹的原因

唐河   袁丁

研究县域教育十几年了,有一个贴心得体会:教育越来越不被人认可了,政府不满意,社会有意见,家长有怨言,教师呈弱势,学生更厌学。

这样的现象,与教育专家改革的理念和措施不接地气有关系。杜郎口旋风一阵子,洋思的先学后教一阵子,等等,这样的课堂模式,那样的课堂理念,通通的,人走政息。

主要原因:一是对学生的考学升学没有直接的关联,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成绩没有必须的关联。导致教师们不认可,家长们不认可。注定不可能长久。

二是对教师来说就是乱折腾,研课磨课让教师的智慧火花逐渐磨灭,磨具式、流水线式的教学流程让教师反感。看似热热闹闹,实则花样把式。归根到底,还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益处。

三是教育改革的名词翻来覆去,变来变去,原来是皇帝的新装。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没有必然的提升。

虽然教育专家层出不穷,但是终归消失殆尽。

因为,无论高考怎么改革,成绩说明一切的现实并没有改变。即使学生因为发明创造或其他什么原因上了大学,那发明创造、成果独特不也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吗?

基础教育,需要改革,需要发展,需要守正。

现在的基础教育,是学生需要的教育,教育学生需要的。

学生需要什么?需要实现人生的价值,需要获得一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本领,需要自律的思想意识。

教育改革,就围绕这样的思路,去开发课程。

“双休”政策,就是这样思路的开端。条条道路通北京,360行行行出状元,就是这个道理。

社会可以合理的分工,不可无端的分配。一个清洁工也可以拿高薪,一个不作为的公务员也可以拿低薪。这样的社会中产生的教育,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。

只有这样的教育,才是学生需要的教育,才是教育学生需要的知识与技能。

教育改革,说到是反映社会的深刻变革,是社会发展大势中的趋势。社会的深刻变革,会大大加速教育的更快改革。

教育改革,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,不可割裂。

这样的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,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教育专家所能够把握的,需要的是在社会变革的道路上,沿着教育改革的脉搏,一步一步的向前,而不是做课题、想当然。

教育改革专家的“销声匿迹”本质是理想化方案与复杂现实的碰撞结果。未来改革需更注重基层调研(避免脱离实际)、渐进式调整(减少利益冲突)、多元化参与(吸纳教师、家长意见),而非依赖个别专家的单向输出。

教育改革,功不在我,功必有我,久久为功,留名后世。这就是教育家情怀、教育家精神。

急功近利,追求功名,在理念上想当然,在课题上高大上,在措施上认死理,在效果上瞎胡吹,均是不对的,错误的,有害的。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5-04-01 16:3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