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减和双休后基础教育的误区

标签: 1  
2025-04-17 15:54 阅读(?)评论(0)

双减和双休后基础教育的误区

唐河  袁丁

双减和双休后,网络对此有很多声音,坊间也有很多声音,学校也有很多声音。

归结到一点:国家选拔的是创新型人才,不是应试型人才。不学习、成绩低也能够成才。

导致了一些家长对基础教育产生一些误解: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简单,不需要要求那么严格,将来照样考上大学,照样挣得大钱。孩子在中学阶段,要释放孩子的个性,对于将来的人生并无大碍。

首先,双减和双休,与学习成绩的提升并无直接的逻辑关系。中间有一个契合点:孩子必须自律和主动学习。

孩子的成功,双减和双休是保障成功的质量,但不是保证成功的途径,孩子成功的途径就是自律和主动学习。

没有成绩的孩子,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成功。

其次,英语无用论对对家长的误导尤为严重。英语是学习的工具,没有工具,孩子如何进一步学习?孩子就不会有好的成绩。

知识无用论是无知的父母对孩子无知教育的口头禅。

基础教育的学习,基本上是工具使用的学习,在学习的过程中,孕育出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。

学习的目的:就是让孩子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。

而成绩的高低、学历的高低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数字化、量化。

第三,在双减和双休之后,与之配套的是:新高考。所有的双减和双休带来的思考,必须落脚到新高考上。

而新高考对于家长来说,是一个陌生的话题。之所以陌生,是因为新高考考的是什么?家长们想不通。

新高考考的是:知识的容量、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的综合思考能力、对人本身社会本身的思考。

这些考试内容没有孩子的自律和主动学习,是做不到的。是要被基础教育所抛弃的。

因此,孩子在小学的时候,在中学的时候,自律和主动学习是第一位的,让孩子疏于管理是最大的不应该。

当然,劳逸结合是对的,是学习好的前提。双减和双休就是让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到:劳逸结合。

双减和双休不是让家长放松孩子的学习,而是在劳逸结合的前提下,把成绩提升上去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5-04-17 17:44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